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回复: 11

《0081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历年重要考点总结归纳 ...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1-28 15: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81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是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选考科目,这门课是为自考本科已经学过《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基础课的同学设计的。所以学这门课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作品在之前都已经了解过或者看到过。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对课题中某些方面的重点分析,引发对不同研究角度与方法的探讨,从而拓展我们批评和鉴赏的眼界,学习如何评论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这对汉语言文学自考生将来写论文,论文方向为评写文学作品及其人物是有非常大的启蒙提示的
全国开考这个科目的省份可以划分为9个版本,本文总结历年考点的教材版本是【江西 湖北 海南 贵州 陕西】通用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第二版 温儒敏赵祖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版,这个版本也是诸多院校文学院考研的重要参考书籍。学好这门课,将来对汉语言考研也是有帮助的,共勉!!!



如有需要以上视频课程,可以后台私信购买

第一部分:单选 多选 填空


  •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通过书中形象之口,把中国历史、文明高度概括和比喻为“吃人的筵席”。
  • 茅盾文学所代表的文学流派是社会剖析派文学。
  • 子夜》买办资本家形象的是赵伯韬。
  • 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成功的长篇小说是《子夜》。
  • 抢走祥子第二部车的钱的是孙侦探。
  • 周朴园是《雷雨》中“最有戏”又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 梦之谷》的作者是萧乾,他还有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栗子》和中篇《梦之谷》。
  • 写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的是汪曾祺哪一部作品《受戒》。
  • 鉴赏家》写一个卖水果的和大画家之间风雅而朴实的交往。在大画家眼里,果贩叶三是真正的知音。叶三得了大画家许多画,仅为珍藏、玩味,多少钱也不卖。他们之间是一种不为金钱的超功利的审美感情。
  • 岁寒三友》写了小人物在艰难处境中的相互搀扶,高洁、义气、温情。
  • 陈泥輙》写扶危救困的陈泥餓与王奶奶相濡以沫的情谊。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小人物,大都进入不了社会的中心,可是,在他们身上沉淀着淳朴和温情。
  • 被称为90年代“女性文学”代表作的有: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的《私人生活》,海男的《我的情人们》。
  • 对于如何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寻求新的出路,鲁迅明确了三点主张分别是批判、继承、转化
  • 《呐喊》《彷徨》中的作品,以总结辛亥革命经验以及改造国民性问题为主题的是《药》、《风波》、《阿Q正传》
  • 茅盾自觉充当中国现代革命史的书记和传记作者,从而使他的作品带有极其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传记性
  • 属于京派的作家有:沈从文、废名、凌叔华、萧乾、何其芳
  • 鲁迅所肯定的是一种(清醒的现实主义 )的精神手法。
  • 现今批评鲁迅“激进”者,指责最甚的便是鲁迅的全盘否定传统
  • 鲁迅从( 1920)年开始,杂文多作“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
  •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也说过,中国的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 鲁迅在1930年代就发现上海有一种奴化的“西崽”现象.
  • 鲁迅从文化的层面,观察涉外的心态,指出“中国人对于异族,历来只有两种称呼,一是禽兽 ,二是圣上
  • 通常都认为鲁迅的作品《呐喊》《彷徨》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要求。
  • 楼栖的《论郭沫若的诗》(上悔文艺出版社 1959 年版),是一部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进行分析而且比较系统的专著,其中最为关注的是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和《女神》的”时代精神”等问题。
  • 张光年的《论郭沫若的诗》(载《诗刊》 1957 年 7月号)第一次将郭诗提升到美学追求和创作个性的高度去评析。
  • 蒲风的《论郭沫若的诗》是一篇长文,对郭氏的创作进行分期评述,其中提出郭沫若的诗歌特色是“气魄的雄浑、豪放",和形式上“长于抒唱"。
  • 郭沫若在《晨安》一诗中问候了许多外国人,除了诗人之外还有政治家林肯和华盛顿。
  • 郭沫若的人格心理素质属于天才型或文艺型,表现为热情、冲动、活跃,多变是其重要的特点。
  • “五四”时期处于大变动,青年一代追求的是新异的叛逆的艺术趣味,反精美、反匀称、反优雅成为时尚,所以类似《女神》中《天狗》、《晨安》一类粗糙不成熟的形式,反而更能博得读者喝彩。
  • 读《女神》,特别是那些最具“五四”特点的代表作,建议采用“三步阅读法”,即直观感受、设身处地、名理分析,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名理分析
  •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公认的经典之作,最能体现“五四”的时代特色,标志着新诗初期创作的最高成就
  • 一般年轻的读者对郭沫若的作品不会有很大的兴趣,评价也不高。但在学界、文学史上评价却很高,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两极阅读。
  • 闻一多指出,《女神》真正是新诗,不独新在形式上与旧诗词相去甚远,最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20世纪底时代的精神。包括五点:动的精神 、 反抗的精神 、 科学的成分 、 世界大同的色彩 、 当时青年的烦恼悲哀。
  • 邱文治对茅盾的小说提出尖锐的批评,他认为其小说的特点是时代性社会化
  • 茅盾具有强烈的“编年”意识,这是他的创作明显带有史诗性质,力图全面展现中国现代历史变迁。
  • 《子夜》是30年代出现的,五四以来关注社会最具宏观性、整体性、时代性与史诗品格的长篇小说。
  • 《蚀》描写了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大革命洪流中幻灭、动摇、奋起追求的曲折历程。
  • “茅盾”在1928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蚀》的时候开始使用的笔名。
  • 茅盾的艺术观念乃至感觉深处,很少或压根就没有“为艺术而艺术”之类空灵玄妙的成分,他对社会的关注是一贯的,加上所处时代和社会要求,茅盾越来越趋于理性化。
  • 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 张大哥出自老舍的作品《离婚》。
  • 老舍在表现底层市民命运里,也贯穿着批判排拒资本主义文明的主题。
  • 老舍笔下《二马》中的老马容易使人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
  • 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三种类型的市民:新派市民、老派市民、正派市民
  • 对老舍来说,市民社会中阶级的划分或者上流、下层的划分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文化。文化对于城市的人性与人伦有着重要的关系。
  • 谈到老舍的“市民世界”,我们找到一个切入口那就是“城”与“人”之间的关系。
  • 老舍通过“车夫观察地狱世界”的作品是《骆驼祥子》
  • 对于《骆驼祥子》还可以有其他的读法其他的理解层面。这里我们不妨放开思路,更细致地探究,也许就会发现透这部小说还有更深入的意蕴,那就是对城市文明病人性关系的艺术思考,也可以这样说,这部作品所写的主要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心灵腐蚀
  • 如果说在刻画老派市民与新派市民时,喜剧色彩往往构成主调,那么城市贫民形象往往具有浓重的悲剧性。《骆驼祥子》就是围绕城市贫民的悲剧命运而展开它的全部描写,这部小说将老舍的创作推向高峰。
  • 老舍的京味具有两重性,过分迎合市民的趣味时就流入了为幽默而幽默的“油滑”。
  • 孙钧政《老舍的艺术世界》偏重对作品的艺术分析,尤其是语言技巧的分析,其中将老舍语言的特点概括为白、俗、俏、深
  • 对于作家作品的评论研究,往往还要着眼于风格。怎么把握老舍的风格?可以抓住他创作中最引人注目的( 京味)。
  • 五六十年代老舍在文坛名声大噪,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
  • 【怯懦】和【折衷】是老舍讽刺的大目标。
  • 李长之认为老舍笔下的人物都是灰色的
  • 朱自清在《老张的哲学》和《二马》中肯定了老舍早期小说的现代品质,也批评其描写过火、夸张失度。
  • 王文英的《曹禺与契诃夫的剧作》则是对曹禺借鉴契诃夫戏剧成功经验的专题研究成果,认为曹禺借鉴契诃夫的经验有三点:生活化的散文诗体结构、细致入微展示人物内心隐秘的经验、悲喜剧结合的新样式。
  • 运用精神分析派的观点研究认为,对于前期曹禺来说,“ ”是一个无法挣脱的梦魇,一个外在的心狱。而冲出“ ”的桎梏,成为曹禺剧作一再重复的潜主题。
  • 从曹禺的话剧创作模式来看,表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典型的社会道德剧《雷雨》是“迷惘人生的罪与罚”,《日出》是“ 灵魂的毁灭与再生”,《原野》是讲“人与人的极爱与极恨的感情”,《北京人》是“ 原始野性的呼唤。”
  • 对于曹禺的学术论争中,有的论者批评《雷雨》所表现的宿命论思想神秘主义色彩
  • 《雷雨》等剧作的诞生成了现代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 曹禺确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拿来主义者”,凡是用的上的都拿来,而且总是得心应手。
  • 曹禺在创作《雷雨》的时候借鉴了易卜生巧凑剧《群鬼》的构思。
  • 曹禺从《雷雨》到《王昭君》,他都在追求戏剧的诗的境界
  • 蘩漪被称为《雷雨》中的一道闪电。
  • 田本相认为曹禺的杰出之处,不在于他揭露一个具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而在于他揭露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
  • 《雷雨》中专制、专横、封建的一家之长的是周朴园
  • 具有“娜拉式”的人物是蘩漪
  • 京派小说家注重形式感,讲求“文章之美”,比较有可读性。
  • 废名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竹林的故事》
  • 把(京派)和海派当做不同的文学流派,是后来文学史家的研究成果。
  • 沈从文的自卑和自负,表现为他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
  • 沈从文有部分作品,对现代都市文明的非人性的弊害保持了尖锐的批判和讽刺。与此同时,沈从文用主要精力在一系列作品中创造了湘西世界
  • 沈从文主要的艺术贡献是用小说、散文构筑起一个特异的湘西世界。
  • 关于研究沈从文研究的著作中《潜流与旋涡》的作者是王晓明。
  • 读者从《边城》中发现一切事由都很偶然,但又附和常理,不让人感到做作。
  • 沈从文在《小说作者和读者》中认为小说包含两个部分:一种是( )社会现象,另一种是梦的现象
  • 沈从文把《边城》看成是一座供奉着人性的希腊小庙。
  • 王晓明认为,沈从文描写湘西风情的的作品用的是地方志式的文字。
  • 巴人、郭沫若、冯乃超等都曾写过批评沈从文的文章,指斥沈是“一直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是“桃红色”的文艺家。
  • 《传奇》中的女性基本处于两种生存状态一种是千方百计成为太太,另一种是已经成为太太
  • 张爱玲《传奇》的底色是“苍凉”的。
  • 倾城之恋》是一个上海与香港间的双城故事.
  •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多是时代夹缝中的没落淑女
  • 曹七巧出自张爱玲的《金锁记》。
  • 张爱玲是(感悟型)作家,她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理念介入创作,也不愿意利用作品说教或宣传,所热衷于表现的主要就是她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 张爱玲第一个短篇小说集是《传奇》。
  • 张爱玲对电影艺术的熟稔,小说中插入电影技巧,如将意象电影蒙太奇结合,这使得传统的意象增添了现代感。
  • 张爱玲的作品语言以及由此生成的文体风格,介乎新旧雅俗之间,既有古典小说的根底,又有市井小说的色彩。
  • 讨论张爱玲作品艺术上的成就或特征,可以用四个字大体概括,即新、旧、雅、俗。
  • 诗人徐迟1939年就提出著名的(抒情的放逐)口号,认为新的历史现实前,战争已“炸死我们的抒情。”
  • 对新诗历史与现状的反思,这是九叶诗人诗艺探索的起点。
  • “九叶诗派”又称中国新诗派,是指1940年代出现的一群具有现代主义诗歌倾向的青年诗人。
  • 胡适留美期间对文学革命的探讨,正是以白话入诗为突破口的。
  • “我们长大在古诗词的山水里,我们的太阳也是太古老了。”这一诗句出自穆旦的《玫瑰之歌》
  • 在语言上,穆旦表现出一种非诗意的反叛姿态,将新诗从封闭的诗歌语言中解放出来。
  • 感性知性相结合,是九叶诗人的一个共同特征。
  • 新诗戏剧化是九叶诗人提出的实现新诗现代化的主要方案。
  • 许多人注意到周作人散文的趣味,尤其是文人趣味名士趣味
  • 周作人认为写作其实就是自己的园地,纯粹就是为了自我情致的表达。
  • 从周作人的文风中找到几个点来入手分析那就是闲话体 、涩味、 简单味、 趣味、 节奏。
  • 早在1921年,周作人就发表了《美文》,介绍并提倡“记述的”“艺术性”的散文。
  • 一般而言,文学史研究经常使用的角度主要有分期研究 、分类研究、社团流派研究、作家作品研究
  • 粗略统计,1932年至1937年间集结出版的散文集就有五百种左右。
  • 周作人认为新散文的成功有两重因缘,一是外援,二是内应。外援即是西洋的科学哲学与文学上的新思想影响,内应即是历史言志派文艺运动之复兴
  • 闲话体是周作人散文的基本体式。
  • 周作人的小品文字也多以言志散文为主,又可分为浮躁凌厉冲淡平和两种。
  • 朱自清认为:中国文学向来大抵以散文学为正宗。
  • 1940年代同是女性作家、笔墨高手的张爱玲公开宣称不喜欢冰心的散文,认为含有太浓重的新文艺腔。
  • 要领会冰心体散文的美,最好用一点历史还原的做法,把它作为现代散文初创期的一种代表性文体来阅读与分析。
  • 郁达夫以小说家名,但他的旧体诗和游记散文却越来越受到喜爱和面视,不少人认为,在这两个方面,郁达夫才最充分地表露了他的才华。
  • 何其芳的散文可以说是诗人的散文,因此用分析诗歌意象的方法来讨论应该会有收获。
第二部分:主观大题

1、现今读者该怎么去看待鲁迅文章“好骂人”这一说法?
现今读者因时代的隔膜,读鲁迅的文章可能不太了解其背景与历史内涵。单从文字上看也觉得鲁迅“好骂人”,所以读鲁迅最好还是顾及点历史,特别是要理解鲁迅毕生从事国民批判性的苦心。鲁迅是写痛快文章的、清醒的、批判的,足以为社会提供思想观照,现代文学史找不出第二位像鲁迅这样深刻地体验中国传统的得失,透彻的了解国民性的优劣。
2、近十年来,海内外都有人对鲁迅提出批评,甚至否定,这是为什么?
(1)人们仍然很腻味把鲁迅作为宣传的工具,试图颠覆神化,让鲁迅回到人间本位。
(2)有人认为鲁迅毕生贬低民族传统文化,丑化中国人,附和了激进的思潮,使传统文化在“五四”断裂
(3)也有人认为,鲁迅对传统的批判虽有理由,但破坏有余,建设不足。
(4)甚至还有人认为,鲁迅是“五四”以来全盘否定传统的代表。但批评应实事求是,讲求理性。另一种原因是人们对鲁迅'全盘否定传统'的误解。认为他对传统的批判割裂了传统,伤了元气,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在如何为民族文化寻求出路这一点上,鲁迅有其明确的主张,那就是对传统一要批判,二要继承,三要转化。鲁迅同时在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批判、攻打、破坏,二是梳理、继承、创新。不能轻易断言。
3、鲁迅小说艺术格局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破和创新,结合作品简单论述。
不同的形式,适应不同内容的表现。从结构看,有三分之二是采用了“横切面”的方式,即选取几个细节或生活场面,连缀起来表现。其余的有些也有相对完整的故事,但也不再像传统的小说那样浓缩情节,而是打破时空的顺序,按内容表现的需要去剪接场景和细节。叙述角度也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单一,不再局限于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而尝试了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双线结构(如《药》)、反讽结构(如《狂人日记》)以及抒情独白体(如《伤逝》)、类散文体(如《故乡》)、类独幕剧体(如《风波》)等等多种体式和手法。鲁迅小说有诗一样单纯的韵味,却又精粹、凝练、含蓄,可以反复欣赏越读越有味。由于鲁迅能独立地按照其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和自己的艺术个性去进行灵活的艺术熔裁,小说的体式手法不断有新创造。
4、《呐喊》 《彷徨》的主题大致体现了哪几方面内容?
通常都认为鲁迅的《呐喊》、《彷徨》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如果要归纳主题,这两部小说大致体现了三方面内容:
一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有两篇作品是可以作为“纲”来读的,那就是《狂人日记》和《长明灯》。两篇都写了带象征意味的“狂人”,也都是“狂”中有醒,尖锐地抨击了封建制度文化的“吃人”本质,痛快地发抒叛逆反抗之声。
二是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这方面可以重点阅读《药》、《风波》和《阿Q正传》等篇。应当注意鲁迅通过他的文学想象所深刻地表达的那种沉重的失望,特别是对国民性弊病的忧虑和批判。建议大家把《示众》这个相对不大出名的短篇也作为“纲”来读,前面也说过,小说中所写的麻木愚昧的“看客”带有象征性,并在鲁迅许多作品中反复出现。
三是对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从《孔乙己》、《在酒楼上》、《肥皂》到《伤逝》,都围绕这方面的主题。
5、作为当代读者,读《女神》这样带有强烈时代色彩的作品我们该怎么读?
时代感的经典作品,越容易“时过境迁”,因此,首先应破除“历史的隔膜”,在了解其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唤起自己的阅读兴趣。经典作品都具有“不可重复之美”,应从“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互动互涉关系中去寻找“历史现场感”,充分考虑到当时读者的“接受状况”。可以采用三步阅读法:非专业阅读的“直观感受”、还原历史氛围的“设身处地”、专业的文学史读法的“名理分析”。
6、郭沫若的创作生活道路是多变的,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五四时期。主要作为浪漫主义天才诗人,以《女神》喊出了时代的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
第二阶段是三四十年代,郭沫若变为“诗人——社会活动家”由文学革命两个口号论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郭沫若常因其文名被簇拥到政坛,虽其浪漫主义个性不适宜政界,但他却以相当多的经历投入于社会活动。
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郭身居高位,政务缠身,虽仍不时动笔,但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稍有不足。
7、简述什么是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由《女神》奠定的。现在一般年轻的读者对郭沫若作品不会有很大的兴趣,评价也不高;但在学界,文学史的评价却很高。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两极阅读”。事实上确实存在两种读法:
一种是“文学史读法”,注重从历史发展的链条中考察作品,确定其特色、价值、影响与地位。这也可以说是“专业的读法”。
另一种读法则是“非专业阅读”,一般比较偏重个人的或时下的审美趣味,注重作品本身,不太顾及“历史的链条”因此像《女神》这样时代性很强的经典作品,而今已时过境迁,有了历史的隔膜。
8、请论述当今读者对郭沫若的人格心理素质的理解。
郭沫若的人格心理素质属于天才型和文艺型,表现为热情、冲动、活跃,因此“多变”是其重要特点。从读一些郭沫若的自传性作品,对他的性格和创作心理会有更实际的了解,也可以从创作状态来反观其心理性格类型。郭沫若写诗和鲁迅写小说的写作状态很不一样。鲁迅是厚积薄发,往往经过长期大量痛切的体验和思索,才凝结为独特的构思,那过程是相当冷静,即所谓“热得发冷”的。而郭沫若则通常是如同火山爆发式的写作。他自己说,写《女神》中的那些代表性诗作时,他如同奔马,冲动得不得了,写完后如死海豚;灵感来时,激动得连笔都抓不住,浑身发烧发冷。这都证明,他属于天才型或文艺型的心理素质。
《女神》中的许多激情的篇什,都是在这样冲动的心理状态中依靠灵感去构思,充溢着绮丽多彩的想象和情绪流,不一定深刻,却真切感人;可能粗糙,却别有活力。这种浪漫主义的创作心理状态,反过来可以证实郭沫若那种容易冲动、多变的文人性格。显然,这种心理性格并不太适合从政,却在事实上成就了一个天才的诗人。
鲁迅称郭为“才子+流氓”,并鄙夷其所谓“创造气”。这当然带有论争的意气,但冷静地看,也还不失中肯。郭沫若的确富于“才子气”,浪漫、叛逆,爱别出心裁。
9、《子夜》有哪五条重要线索贯穿始终?
(1)买办资本家赵伯韬;
(2)金融资本家杜竹斋;
(3)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为代表的公债交易所中“多头”和“空头”的投机活动;
(4)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反抗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怠工、罢工斗争;
(5)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
10、请论述《子夜》中为什么要塑造吴荪甫的形象?
《子夜》一出版就引起轰动,成为1933年出版史上的重要事件,关键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吴荪甫这个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塑造过的民族资本家的人物典型,并情节安排上虚实:以他为中心照亮1930年代整个上海的社会生活,照亮了在这里活动的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命运,以及他们与历史纠葛的方方面面。吴荪甫生不逢时,在中国半殖民地的现实环境中雄心勃勃地发展民族工业,结果以破产的悲剧告终。茅盾一方面从政治上对这个人物的阶级属性进行了深刻解剖,注意写出他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两面性,毫不掩饰他在思想上的反动性,如骂共产党、搬兵镇压农民暴动等,包括写出他在穷途末路时所干的下流无耻之事,但另一方面,茅盾对自己笔下人物的男主角的赞赏也几乎不加掩饰,这个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即使倒台崩溃,也倒得像个巨人,并因此而透出某些悲剧感。吴荪甫身上固然有鲜明的阶级局,但观其全人并非是那种只有“反动性与爱国进步性”的扁平式形象,而是一个血肉丰富、性格复杂的立体化的现代民族企业家的典型,在他身上又一扫老中国儿女们的萎靡气息而充满了生命活力。魄力与学识、铁腕与野性集于一身的吴荪甫,被茅盾称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所有行为、所有动机,都是从他所处的历史潮流而来的,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出色地实践了一个现代民族企业家的历史使命,也充分展示了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企业家的巨大能量和惊人才干,他的悲剧是中国现代企业家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悲剧。
11、简单概括《子夜》的艺术成就。
完整概括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宏伟构思
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塑造
拥抱真实
12、邱文治对茅盾小说提出了怎么样的批评?
邱文治也对茅盾小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茅盾小说最大的特点是“时代性和社会化”、然而随之而来又存在着令人深思的矛盾现象。茅盾中长篇小说的网状结构类型是中外小说发展到到近代的较高艺术形态,但又导致茅盾多部作品难以完篇的原因之一(《第一阶段的故事》、《走上岗位》、《锻炼》、《霜叶红于二月花》等都未终篇)他认为茅盾某些作品风格沉闷,从中可以看出单纯追求艺术广度的缺陷茅盾比巴金等作家更具有自觉的理性思考,然而理性既有助于组织题材发挥想象力,也可以阻碍想象。
13、茅盾是怎么理解自己“表现人生”的文学?
茅盾对“为人生”做过多方面的解释。他相信“文学不仅是供给烦闷的人们去解闷,逃避现实的人们去陶醉;文学是有激励人心的积极性的。尤其在我们这时代,我们希望文学能够担当唤醒民众而给他们力量的重大责任”。他甚至直截了当地称:“我们是功利主义者”,“我们的作品一定不能仅仅是一支吗啡针,给工农大众一时的兴奋刺激,我们的作品一定要成为工农大众的教科书.”当然,茅盾带功利目的的小说观念与“革命文学”风行时期“文学等于宣传”的褊狭观念还是有质的区别的。茅盾一方面主张小说的政治功利性,认为小说应担当起唤醒民众的重大责任,另一方面又主张小说应该真实反对把小说写成“宣传大纲”。
14、老舍笔下的三类市民中,给人印象最深最成功的是哪一类,他们都有什么特点?
老舍三类市民中,最成功的是老派市民。这这一类人物有一个特点: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骨子里仍是农民,是“乡土中国”的子民。这这些人的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属于“派”,是保守、闭塞的。老舍常常喜欢通过有些喜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惰性与病态,从而实现他对北京文化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成分的批判。
15、请简单论述《骆驼祥子》中的社会环境对祥子以及其他人物的影响。
祥子为什么会堕落?他是被腐败的环境锁住而不得不堕落。他也一次又一次想同命运搏斗,但一切都是徒劳,终于向命运就范。他的一切幻败常想和努力都成为泡影,恶劣的环境毁灭了一个人的全部人性。老舍这里自觉地在表现和思考城市文明病如何和人性发生冲突。老舍说过,他写《骆驼祥子》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是什么祥子”。这个“地狱”就是那个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道德沦落的社会,也是为金钱所腐蚀了的畸形的人伦关系。像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等等,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小说写祥子的一系列不幸遭遇,蕴含着一个不断向自我和人类的内心探究的“旅程式结构”。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幻想当一个有稳定生活的劳动者,可是他的人生旅途每经过一站都沉沦堕落一层,愈来愈接近最黑暗的地狱层。无论是祥子初来乍到就看到的那个无恶不作的人和车厂,还是他结婚后搬进去的杂乱肮脏的大杂院,或者最如同“无底的肮脏”的妓院白房子,小说都是通过祥子内心的感觉来写丑恶的环境如何扭曲人性,写他在环境的驱使下如何层层给自己的灵魂上污漆,从洁身自好到心中的“污浊仿佛永远也洗不掉”,最后破罐子破摔,彻底沉沦。祥子被物欲横流的城市所吞噬,自己也成为那个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分。小说直接解剖构成环境的各式人的心灵,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与兽性”。
16、简述现在对《骆驼祥子》作怎么样的一种新的解析。
我们理解老舍写《骆驼祥子》可能有现实的触动,有批判的意识,但不可忽略,构成老舍创作的动力并最终成为其作品中某种深层意蕴的,是老舍对城市中“欲”(情欲、财产贪欲等)的嫌恶、对城市人伦关系“丑”的反感,都是出于道德的审视。人们从《骆驼祥子》阴暗龌龊的图景中,能感触到老舍对病态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伤害的深深忧虑。
17、简述《骆驼祥子》意义?
通常认为这部小说成功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揭露了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之中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的精神毁灭,让人们认识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灰暗图。
18、简述老舍作品中的“京味”这种主观情愫与对北京市民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客观描绘统一。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描写,是牵动了他的全部复杂情感的:这里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不由自主的欣赏、陶醉,以及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悲哀,以至若有所失的怅惘,同时也时时为“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衰败而惋叹不已。对北京文化的沉痛批判和由其现代命运引发的挽歌情调交织在一起,使老舍作品呈现出比同时代许多主流派创作更复杂的审美特征。
19、如果从三个方面来讨论老舍,主要有哪三个论点?
第一,老舍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有深切的关注,他的作品保持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的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这一切都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的。他是第一个把“乡土”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通过文学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作家。
第二,老舍的作品注重文化,铺写世态,是那么真实而又有世俗的品味加上其表现形式能适应并提高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所以赢得了知识之外的众多市民读音。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史象征,一说到北京文化,就不能不联想到老舍的文学世界。
第三,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老舍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老舍远离二三十代的“新文艺腔”,他的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老舍的创作成功,标志着我国现代小说在民族化与社会化的追求中所取得的突破。
20、新中国成立后,曹禺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的名声地位高了,却更加在意别人的评论,尤其重视领导对自己的看法与态度;戏剧创作上的自信心衰减了写戏更多是为了配合形势或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1-28 15: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完整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1-28 15: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辅链接在上面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8 15: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师范大学是这个版本吗?编码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28 15: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单独的,不能用这个文章的版本教材;
福建的在这里找:https://zhuanlan.zhihu.com/p/3991529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11-28 15: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木有看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2-11-28 15: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沈从文自称乡下人 不是一种自卑和自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8 15: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买教材了嘛,P94翻翻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8 15: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河南不可以用这个吗[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8 15: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不可以哦;河南的用这个:https://zhuanlan.zhihu.com/p/3991529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10-15 02:58 , Processed in 0.12437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