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回复: 13

《宋词的格式与填词》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9-20 10: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词的格式与填词》
书生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简单来说呢,词就像现如今的歌手要写一首歌的歌词一样:运用比较通俗(宋词较之于唐诗也可以说是通俗的)的语言写词,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所不同的是宋词是有严格的格式的,当然词的发展是漫长的,这里就仅仅讲述宋词。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所以在我们以往看一古装电视剧的时候,不乏会看到青楼女子手抱着琵琶唱着我们所熟悉的词的场景。这说明在古代,词是用来唱的,尤其是到了宋朝经济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兴起,再加上朝廷重用文人,推崇读书科考,甚至宋朝有规定不准杀害文人仕官。综上缘由,宋朝的文人雅士可以说是无所忌惮,对王朝统治者的不满、对爱情的感伤、对仕途的愤懑、对社会的同情等等。由此,词人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一般来说,一首词,它有四部分构成:词牌名,题目,正文内容(一般有上阙与下阙)。古代写词有严格的格式,具体来说就是:词牌定调、韵,定格式。
词牌 ,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所以词牌也叫词典。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我们常见的几个词牌:《蝶恋花》、《如梦令》、《念奴娇》、《卜算子》……当然还有些我们不太常见的,比如:《贺新郎》、《摸鱼儿》、《更漏子》、《阮郎归》、《画堂春》等等。
词牌名定调。首先什么是调?一个词牌词式的格律相对于一个律绝的格律来说,其句型句式、语言语气及其组合的方式方法和可变性多了许多,尤其对于宋词长调,像律绝这样的格律诗没法与其比对这些组合变化,但这些可变性依然是有度的,正是这些有度而有序的组合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调”,不同的调适于表达不同题材和不同的情感。所以,因为有了这些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调,宋词就可以表现悲愤激越,可以表现婉约缠绵,可以表现豪迈洒脱,可以表现调侃笑骂、可以表现虚空宁静而离尘脱俗,可以表现轻松愉快而童叟无欺,也可以表现凄惨哀绝而痛不欲生。可能这样说的有点不可理解,通俗来说:我们可以组个词--“语调”。语调的作用我想大家都知道,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词的调也是如此,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就比如:《蝶恋花》这个词牌,一看就让人感到一股淡淡的忧郁,和浓浓的脂粉味(我个人感觉是如此的),就前人写词中也可品味出来,柳永很是擅长用这个词牌,他的词就有浓浓的忧愁和感伤。再如《念奴娇》这个词牌给人的就是一种豪放、大气的感觉,就像苏轼写的那首《念奴娇.大江东去》,虽然是感伤自我命运不济,但就词的形式上来说,那绝对是大气非凡的。当然,每个词牌所定的基调也不是绝对,因为还要看词人的情感,就像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和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就是两种不同的感情基调。
词牌名定韵。同样,什么是韵呢?韵又叫韵律,简单来说就是平仄。平就是平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音分平仄,就可以用平仄交替的音韵来加强诗词的音韵美。读起来交替起伏,有抑扬顿挫之美。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皆为仄音,平就是平音。用今天的话就可以理解为:一二声称为平声,三四声称为仄声。那么词的韵是怎样的呢?这里例举几个词牌的韵律:《忆江南》(二十七个字,又作《望江南》、《江南好》)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菩萨蛮》(四十四字)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卜算子》(四十四字)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具体点就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来说: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去年天气旧亭台,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夕阳西下几时回?
(平平仄仄仄平平)
无可奈何花落去,
(仄仄平平平仄仄)
似曾相识燕归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小园香径独徘徊。
(平平仄仄仄平平)
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古代人并不是和我们在电视剧看到的那样是说普通话的,他们说的是自己地方的方言,所以,古今的声调发音和今天是不同的,现代拼音系统中无入声,只有一、二、三、四声。
词牌定格式。这里的格式指只狭义的字数和段落要求,就是每个词牌名有特定的字数,比如:《忆江南》有二十七个字,《浪淘沙》有五十四个字,《蝶恋花》有六十个字,《满江红》有九十三字。而段落,再词中叫做阙,一般的词分上下阙,又叫上下片,这只是字数较短的词的分段叫法,若词的字数较长,还可以根据词谱的要求多分几段,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一段的)、双调(两段)、三叠(三段)、四叠(四段)......每一段叫一阙或一片。
既然词有它特有的格式,所以写词也称作填词。填词,首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感情、情感,再确定要用的词牌名,按照词牌的格式、韵律、字数写出想要表达的内容。就我个人认为词是一种文雅的文学形式,我们有兴趣填词,应该遵循它应有的美感,同时也可以适当突破,但却不可以恣意填写,不然不仅写出的词本身没了文学美感,同时也让词丧失了它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其实不管怎么说,最重要的还是要求写词的人有一颗爱好诗词的心和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10: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10: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诗词的句读怎么分析呢?应该怎么断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10: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首先句读是指“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因为古代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但是对于诗词来说,这样的句读问题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从形式上来说,诗词本身就讲究格式和韵律,比如: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因为一首诗或词要广为传颂,首先字数上要少(相对于文章而言),不然不便于别人记忆和抄写,再者就是通过字数、段落上的编排来强化情感,达到振聋发聩、朗朗上口的效果;从内容上来说,诗词注重的是抒情达意,而不是讲理叙事。所以我们在读诗词的时候不需要刻意的去做断句,因为那是读古文要做的。当然如果你也对诗词感兴趣的话,建议多去通过诗词来体会古人向我们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那才是最精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9-20 10: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谢谢。但是考试就是有考到一首词里面某句的断句停顿,既不是按语意来断句,也不是按词性或者平仄断句,所以比较疑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9-20 10: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去”是平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10: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皆为仄音,平就是平音。所以"去"是仄音哦,有什么不明白的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10: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做练习题时有遇到这种题目。给出一句宋词让划分停顿,结果答案既不按语法成分停顿,也不按平仄停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10: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请问像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雨声》正文前的“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通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这部分被称作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9-20 10: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叫“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123-45678
售后咨询热线
010-12345678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cFun

GMT+8, 2025-10-13 00:01 , Processed in 0.10571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